喜半参忧
深度分销走到尽头,给生产型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,产销矛盾加剧了厂商矛盾,低端板材对市场看不见,看不到,看不懂。而经销商与厂方之间,碍于自己原有的即得利益,倒逼工厂无法进行改革,改革意味着*个去吃螃蟹。在消费者这一边,消费者被各种各样的概念影响着,在庞大的市场中,找不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产品。原因很简单,因为整体市场都这样。而这主要取决于工厂的生产方式能不能改变。很多板材生产企业也不能像丰田公司那样,从备货式生产方式,转向订单式生产方式。换句话说,生产制造系统不能有效的控制存货,以及存货偏差,也不能生产出真正消费者需求,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产品。在现金流的压力下,持续地在扩大产能和产量,使得工厂的营销系统加大了销售、营销力度,把过量生产的产品推销出去,从而,使市场存在大量的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,这是一个恶性循环。
在这种生产方式下,企业及销售系统,永远不可能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,永远不能成为消费者的代言人。相反,只能是生产系统的强力推销者,而不是渠道及其终端零售门店的采购者,更不是消费者的采购者。工厂越来越难做,板材的贸易越来越难做,也是基于这个原因,把明明不是消费者真正需求的产品,还要强加地卖给消费者。
板材工厂还面临第二个问题是供求关系的逆转,商家倒逼供应链。降价促销的结果,一定是供求关系的逆转。生产的原则是在效率基础之上,消费者的原则是效用,即产品带来的价值。生产企业不能改变生产方式,进而不能依靠性能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,结果也是恶性循环,产品效用递减,供求关系逆转,消费者主导市场以及主权意识强化。这些都是不需要动脑,稍稍冷静都能够想到的问题。
好,那么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,处在供与求关系中间的经销商、贸易商乘虚崛起,依靠一手托两家的有利优势,站在消费者立场上,倒逼板材生产企业及至整条供应链,比如赊款,比如降价,倒逼工厂打价格站,不打就不卖,卖不动。从而挤压了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。继续恶化,将把生产企业逼入困境。
所以,在中国板材市场做板材生意,需要先把这些问题想清楚,做工厂,做贸易,都要把这通这一关。